车子穿过蜿蜒的东海大桥,就到了公路的尽头。一行人转乘轮渡。王浔站在甲板上,北风肆虐着海岸线,他看着远处蔚蓝的海面和近处浑有泥沙的海水在前方交融。这是他此生第一次乘坐海船,起初的新鲜感很快被不适取代。随着轮渡驶入深海,船身开始有规律地起伏着。那种无法脚踏实地的感觉让王浔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眩晕,胃里也开始翻江倒海。他整个人靠在栏杆上,想要寻找一个平稳的地方,可无济于事,海风里全是咸腥味,每一次的呼吸都让不适感加剧,他的额头上也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一旁同行的老研究员看他脸色不对,递来一片晕船药:“第一次出海?你别看远处,盯着近一点的海面会好些。或者我们聊天分散一下注意力。”王浔道谢接过,一口吞下,并按照建议调整视线。果然,固定的参照物让眩晕感减轻了不少。他也和老研究员攀谈了起来。大约两小时后,盛四主岛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。这座岛是周遭列岛中最大的一座,像是一块翡翠镶嵌在碧蓝的海面上。近岸白色的浪花不断拍打着礁石海岸,岛上错落有致的民居依山而建,红瓦石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。上岸将行李丢到民宿后,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发掘现场。王浔想象中的海底发掘场景并未出现。由于填海造陆工程,施工方已用巨型围堰将周围的一整片海域围了起来,形成一个像是长方形的人工湖泊。围堰由钢板桩紧密排列而成,高出海平面不少,也将外面的波涛骇浪完全隔绝。里面的水域平静如镜,只有几艘工作船在外围工作施工。“这比直接在开放式海域里作业方便多了,水位可控,能见度好,安全性高这次真是走运。”先行到达的瀛洲博物馆和越省博物院的同事在一旁介绍道。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的女研究员拿出一个pad给大家传阅,一边解释说:“最新信息,目前我们认定由两艘沉船。大家看图片里左侧的这艘,是木质结构的,从船型和刚刚打捞的瓷器残片判断,应该是南宋时期的商船。而图片右侧的这艘,是钢制船体,结合地方志和史料记载,初步判定是1949年初沉没的太平洋轮。”“太平洋轮?”王浔下意识地重复。一旁的陆凯舟压低声音解释:“那年除夕前日,也就是魔都小年那天。这艘载满难民、达官显贵和无数货物的客轮在此与运输船相撞沉没。近两千人遇难,只有几十人生还,这件事被称为华国的泰坦尼克号。”王浔怔怔地望着平静的水面。明明这是第一次听说这段历史,可总觉得喘不上气。一众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在心底蔓延,仿佛有一扇什么重要的门需要他去打开。就在他思考的时候,不由自主地向前走了几步,直到被安全员拦下。“请小心一点,围堰边缘很危险。”夜幕渐渐降临,结束一天工作的王浔,独自来到民宿附近的沙滩。漆黑的海面像是一张巨口,随时可能将人吞噬。潮水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,一波接着一波,像是在召唤他,浸入这无边的暗潮中。他抱膝坐在沙滩上,思绪纷乱。一开始的梦,后面的失踪,自己的前世是不是和发现的太平洋轮有关系?可遇难者名单里并没有他,王茹说的自己找答案是在说这个?唉,真是烦!此时手机提示铃声突然响起,屏幕上显示着顾安的名字。视频接通瞬间,顾安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出现在屏幕上,背景是熟悉的办公室。“今天过得怎么样?都还好吗?”顾安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,似乎比平日更加温柔。王浔勉强挤出笑容:“还不错,看到了不少相关资料。这一次不仅有宋船,还有一艘叫太平洋轮的船。”他调整镜头,让顾安能看到身后的样子。“你看起来有点不对劲。我和你视频是想看你,你一直给我看背后干嘛?”顾安敏锐地察觉到异样。“可能是有点累吧,现在一个人坐在沙滩上,听听海浪声。我真的还不错,没什么的。”王浔想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。顾安也没有过多的追问,只是叮嘱:“晚上别靠海边太近,注意安全啊。”王浔没有做声,仍坐在沙滩上,月光洒在海面上,像是银色的光路。视频中,王浔似乎看到了什么,就朝着面前的方向走去。此举惊得顾安在屏幕前大喊:“王浔,你在干嘛?王浔~!!”可只见屏幕里的他好像魔怔似得一直往前走,直到一身“啊”才回过神来。不停呼唤的顾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,不停的喊王浔名字。